搜索热:裂纹 硫酸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化学分析师,是时候改变了吧?
发布:kittyll   时间:2016/11/16 12:30:30   阅读:280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图片来源: Lightspring/Shutterstock.comIncognito
 
经验告诉我们,化学分析师似乎都很不愿意做出改变。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 采用填充气相色谱(GC)柱
• 不去更新又老又慢的方法,如需要用较小的柱尺寸和颗粒时用250 mm×4.6 mm柱
• 用那些较大粒径颗粒的HPLC色谱柱
• 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这里是指需要精确计算结果时)
• 采用核-壳HPLC颗粒
• 不肯采用sub-2-µm 颗粒技术
• 大体积的样品制备,非自动化的平台操作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时出现分流(因为色谱柱过大和流动相流速过高的联合作用结果)
• 不肯使用GC-MS技术
• 通过反复试验和错误的方式开发新的方法,而不是采取自动化或软件辅助方法
 
相信人人都会有偶尔产生嫉妒情绪的时候,比如自己的方法已经被其他的方法取代了,而这些新的方法或工具是更快、更方便的,同时能获得更好的数据。
 
我承认,任何行业或职业都存在一定的“墨守成规”,我们渐渐地从最早期的尝试者变成了“勒德分子”。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时不时地就要比较一下我们实验室中采用的那些所谓的新技术与全球的或当地标准的差异,结果显示:我们确实比其他行业的同行,如医药、化工、信息技术等更新的慢。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不是一个可验证的事实。但这就是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观点。
 
也许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不愿意采用新的(或较新的)技术?这种不愿意改变,会危害我们的业务(或我们的行业)吗?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除了最基本的心底里的不喜欢改变以外,之所以大家不喜欢往往是因为采用新的分析技术早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障碍或应用因素的限制。这包括:
 
• 业务需求
• 成本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风险和阻力
• 缺乏技能或经验来实施新的解决方案
• 对新技术的无知
• 看不到未来的利益
 
上面这些因素我是依次排下来的,而最应受到谴责的就是明明这些改变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可我们却常常表现的无能为力。
 
对于那些靠分析技术支持的行业,技术是需要经常改进的。正如我在上面所说的,如果你在一个研究环境中工作,那么你更应该享受业务增长和业务能力提高之间的快感。我一直试图指出:良好的企业管理是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不是被动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色谱工作者都知道,工业产品是整个技术的末端,所以反之这种改变倒是取决于到底能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什么提高。我想到了IT技术几乎是5年一个周期,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比拟的。
 
改变的成本往往是很难估算的,因为首先采购成本就需要受到购买的时机限制,同时改变还有可能前功尽弃。通常最明显的成本就是仪器采购及升级,这种成本倒可以通过购买订单直接计算出来;像这种花费我们可以直接作为改变过程中,用于设备的实用性、创新或能力的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成本、采购成本、人员过渡到新方法和技术导致的“中断”的成本,以及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失败的成本等。其中除了购买成本外,其余很大程度上都是管理问题,只要管理层处理妥善,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改变的障碍。然而,“中断”往往就是我们不愿改变、保持现有技术的理由。事实上,这个理由是不能容忍的,如果我们的业务发展已经需要我们改变了,那我们就应该通过高效、有力的实验室管理手段,很好地做出计划,以尽量减少对生产或开发计划的短期影响。
 
人们试图回避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无论是从个人或企业的角度。赌博不会总是赢。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一直以这个作为借口来抵制改变或者减慢我们改善研究条件的进程。看看你周围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发表的论著以及参加的会议,竞争对手和合作者可能都会说,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否则不进则退。
 
当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是改变难以实施的一个主要障碍,但这种情况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答案还是你自己。一个优秀的化学分析师和一个按照食谱能做出美味佳肴的主妇之间的区别是能力的差别,一个化学分析师应该具有学习新知识、勇于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技能的能力。相信在你的业务范围内,无论通过内部或外部资源,一定会提供给你尝试新工具、新样本或新方法的机会,而你则必须要有一个“open”的态度。当然,等待某种新技术或新方法已经被他人熟练掌握了的做法是更安全的(也可能是低成本的),但这对你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对你的业务拓展也是不利的。
 
请你环顾一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文、社会乃至工业都在发生着变化,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出改变呢。因此,你需要广泛地阅读,多与同事、合作者(包括供应商)、竞争对手交流,出席专业会议、论坛等。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用新的方法、硬件或软件呀,这是我的领导要考虑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认为是这样,那我知道你的技术也就一直保持现状了。
 
 
对于那些希望自己改变而又不敢改变的人,此处,我给大家出示一张库伯勒-罗斯变化曲线图(图1),这样你就可以调整不同阶段的情绪或态度的变化了。
 
在“抑郁症”周围的很小的一段区域,这里常被称为“绝望之井”。希望它能帮助你认识到一些你必经的心路,以及你需要克服的阻力,努力地爬上坡,勇敢地决定改变,然后使新的技术或方法为你所用。
 
你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变化吗?你在曲线的哪里?你会如何爬上“坡”?加油吧,化学分析师们!
 
 
 
原文出处:《The Column》2016年第12卷第14期第10-14页
译自:chromatographyonline
译者:兔子小光
来源:材料与测试

凡本网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与测试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用于商业用途。如仅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转载、摘编,请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
 “国六标准”来了致使“汽油质量牌照”投放量锐减,液态石油中硫含量应声降低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反相色谱法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辅助设备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离子色谱法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亲水作用色谱法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生物色谱法
 3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手性化合物分离色谱法
 3
 2016年美国光谱从业人员薪酬调查报告
 3
 HPLC-DAD联合化学计量学鉴定合成色素效果好
 3
 HPLC和UHPLC色谱柱的十大误区
 3
 SBWC可否替代HPLC用于药物分析?权威专家来解答
 3
 XRF检测,精准快速低检测限!
 3
 X射线荧光光谱仪选购宝典
 3
 爱哭的宝宝:眼泪中的维生素
 3
 不测不知道:小朋友的黏土玩具也可能含防腐剂!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可从鱼胆入手
 3
 从制药到农业:近红外光谱有哪些新的突破?
 3
 大容量进样方法助力天然水环境中多种有机金属污染物的一键测定
 3
 代谢指纹图+化学计量学:双剑合璧鉴别藏红花真伪
 3
 德国明斯特大学分析化学中心主任Uwe Karst教授谈ICP-MS在环境研究和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3
 第一台质谱仪发明者弗朗西斯没想到质谱检测可以飞起来
 3
 分析化学家与反运动禁药的那些事
 3
 高效!243种有害物一起检测的肉类分析新方法
 3
 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监测
 3
 固相萃取的三大常见问题
 3
 海鲜中含有砷,能吃吗?
 3
 红外光谱仪:包装材料失效分析的好帮手
 3
 化学家将温室气体转变为氢燃料
 3
 加速气相色谱分析的五大助力方法
 3
 甲基麦角新碱药物的化学定量分析新方法
 3
 教授用分析头发断案,年薪可达百万
 3
 捷克帕尔杜比采大学教授谈癌症肿瘤化学表征研究成果
 3
 近红外光谱的应用,专家们这样说。。。
 3
 聚焦造纸厂废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3
 绝知此事要躬行——访意大利都灵大学药学生物学Carlo Bicchi教授
 3
 拉曼光谱的未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
 3
 辣椒中的色素如何表征?
 3
 离线核磁共振法(NMR)助力中药成分分析
 3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追踪环境中的自由基
 3
 美国化学家用一种方法分析200种食品污染物
 3
 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教授谈犯罪现场实时分析的新型便携式质谱仪
 3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化学分析专家谈赛马兴奋剂的检测
 3
 哪些食物最易掺假?红外光谱技术来解答
 3
 尼古丁中毒?法医竟然这样测?
 3
 你没看错!用乐高积木搭建化学武器探测器
 3
 您用屠呦呦使用过的核磁共振氢谱法检测药品纯度会获得诺贝尔奖吗?
 3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增塑剂进行分析表征
 3
 烧烤好吃,烟雾难防,而且皮肤比肺更容易受伤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