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与能源》2013年第34卷第4期论文目录
2015-08-10 11:09:24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17
摘要: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高炉余能余热驱动变温热源内可逆中冷回热(ICR)布雷顿热电联产(CHP)装置的经济性能, 导出了无量纲利润率和火用效率的解析式。以利润率为目标, 通过数值计算对热导率的分配、中间压比的选取进行了优化, 得到了最大利润率;同时研究了最大利润率和相应的利润率特性。进一步对总压比进行优化, 得到了双重最大利润率, 并分析了...[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21
摘要:设计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实验主要采用涡旋膨胀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 工质采用R600a, 实验分析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 研究了永磁同步发电机转速、热源温度、工质泵频率对系统电能、质量流量、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分析了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主要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低温余热发电...[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25
摘要:为解决当前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的在线监测难题, 回顾了十多年有关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的研究工作, 综合分析结论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主要是直接漏风, 其漏风量与泄漏系数、漏风面积和漏风压差成正比, 漏风性能主要用漏风率指标来衡量, 漏风率的测试主要依靠空气预热器烟气通道进出口烟气成分测试实验技术。虽然已有两种漏风分布计算模型和一种软测...[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6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29
摘要:湍流凝聚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常规电除尘器的PM2.5脱除效率, 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厂家推广的热点技术。扰流柱扰流作用是凝聚器内超细颗粒物凝聚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不同形状多扰流柱工况的速度分布、湍流强度、湍流粘度、压力损失等参数, 结果表明角钢扰流的速度和湍流扰动特性均优于圆柱扰流, 但是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大了很多,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6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32
摘要:城市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微电网中各个并网逆变器进行协调控制, 保证系统稳定和高效运行, 是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通过展示城市微电网拓扑结构示意图, 对其构成及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和研究了微电网处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控制策略。分析认为: 对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能源发电, 可以采用PQ控制策略或者倒下垂控制策略, 用以...[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7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3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在深入调研快速发展地区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 从网架结构和供电能力方面构建适合快速发展型地区的中压配电网评价体系, 采用基于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综合层次分析法, 对快速发展型新市镇的配电网进行评估, 并进行了远景目标网架的探索和展望。实例分析表明, 中压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和...[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9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43
摘要:变电站建筑属于工业建筑,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 因此变电站建筑的节能设计缺乏依据。为了给变电站建筑节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了变电站建筑的室内参数要求和围护结构的研究现状, 并采用能耗模拟的方法研究变电站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参数。结果表明, 变电站建筑由于内热源大, 设计空调温度相对于民用建筑偏高等因素, 围护结构...[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9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47
摘要:110kV华铁变电站是上海市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GDW_678—2011)实施的智能化变电站。以系统集成的角度, 在介绍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特点基础上, 论述了基于GMRP原理的SV组播报文抑制、辅控平台、顺控操作等工程亮点, 展示了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采用GOOSE和SV技术、按照IEC 61850通信规约构建, ...[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9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51
摘要:针对当前电力系统进行无功优化采用传统的优化方法, 存在诸多不足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微粒群优化(APSO)算法, 用以解决无功优化时控制变量一般为离散变量和标准微粒群优化(PSO)算法中参数需经多次试验确定而影响实用性的问题。APSO算法采用自适应参数策略和边界约束条件, 能够取得问题的全局优化解。通过建立基于APSO算法的无功优化模型, 成功解决了变...[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29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56
摘要:为了提高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低压台区计算的前推回代法。计算时只需提供用户台区的网架结构、电量特征等参数, 即可形成实用的低压台区计算方法。由于考虑了线制和电压降对线路线损的影响, 从而避免了使用等值电阻法计算时实际运行偏离设定条件而造成较大计算误差的不足。通过台区实例计算, 验证了此方法合理、可行, 并...[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0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60
摘要:针对高海拔地区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绝缘子串较长、间隙大的特点, 通过分析与比较, 提出了一种采用同塔双回耐张内绕跳换位新技术, 其特点是安装方便、便于运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并且适用于导线垂直排列的同塔双回线路工程, 这一技术成功解决了新都桥—甘孜等高海拔同塔双回长线路的耐张换位问题,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0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62
摘要:在分析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交流滤波器电容器组平衡配置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采用传统的调整方法或者采用不平衡电流补偿方法, 都无法避免调整耗时长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利用程序快速计算平衡配置, 改变电容器组先安装后调整的传统施工方法, 用以减小不平衡电流对保护装置的影响, 从而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并缩短调试工期。现场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0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65
摘要:介绍了国内电力公司在特高压、超高压、山区、特殊环境下采用新型巡线装备的应用成果, 在比对直升机、动力伞、巡线机器人、无人机巡线的应用基础上, 针对上海电网输电线路的运行地域, 提出了配电线路采用无人机巡线的应用方案。阐述了配电线路采用无人机巡线的作业要求、特点和作用, 尤其是对巡线避障、图像传输、系统控制、维护管理等方面做了解读。分析认...[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1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69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试验等方法, 对采用海水作为水源的循泵旋转滤网系统中的冲洗水管道泄漏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冲洗水管道发生泄漏原因, 主要是海水急速冲刷腐蚀所致;管道材料局部硬度偏高, 造成应力集中;管径截面设计不当, 加剧流体对管壁的冲刷腐蚀。通过完善和改进造成冲洗水管道泄漏的技术措施, 取得...[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1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72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EMC)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两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减排机制, 虽然二者宗旨类似, 却内涵外延不尽相同, 在世界节能形势日益严峻并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 也都发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化。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机制目前的差异, 力求透视二者今后在适用对象、操作流程、实施地域和资金流向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利害端倪, 使其能够在今后生产方式转型, 新农村建...[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1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76
摘要:与前几年众多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新品计划发布相比较, 2012~2013年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遇到了诸多挑战。但随着各类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车载驱动电机、车载控制、电动汽车充电等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推动着全球电动汽车迸发出新的市场增长点。鉴于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差别, 介绍了主要应用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的...[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2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81
摘要:通过对选取的6个典型城市和3种不同的户型进行分析, 以现行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 计算了典型城市的节能建筑的采暖设计负荷指标, 为城市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校核提供了依据, 并应用标准气象年的逐时空气温度等参数, 计算了典型城市采暖季的能耗指标, 为采暖系统的经济性比较提供了基础。从计算和分析结果来看, 各典型城市的采暖负荷有明显差异, 供热资源分配和习...[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2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86
摘要:依托DIGSILENT仿真软件, 搭建双馈异步风机和永磁直驱风机仿真模型。通过建立低电压穿越功能模型, 对2020年前华东电网夏季高峰运行方式, 进行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的短路电流计算和故障校核方式的仿真分析, 用以验证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 对于双馈风机, 由于对不对称保护的特殊要求, 电网不对称故障引起风电机组跳机(无低电压穿越能力)或Crowbar动作(...[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3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93
摘要: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动态模型用于反映发生扰动时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变化, 是研究DFIG并网稳定性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DFIG风机的空气动力学模型、桨距角控制模型、发电机模型、轴系模型、变流器及其控制模型在内的动态模型, 分析了各部分模型的控制机理, 并且给出了各部分的控制框图, 在PSCAD中对DFIG并网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 证实了DFIG动态模型是正确可...[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3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398
摘要:以敦煌光伏产业园区20MW并网光伏发电工程为例, 对光伏组件在相同地理位置、相同组件的单列, 横排布置与竖排布置进行分析, 并对单列支架结构形式、用钢量、占地范围、支架基础数量、投资进行比较, 选择合适的单列布置形式;同时对光伏组件在相同地理位置、不同组件的单列布置形式进行比较, 分析论证适合场地的最佳单列布置形式。[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3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02
摘要:并网光伏发电效率是评价光伏电站优劣的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对并网光伏发电效率进行讨论, 给出并网光伏发电效率的定义, 分析光伏组件、组件安装、灰尘和遮挡、逆变器效率、系统结构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探讨如何对比不同地区的光伏电站效率问题, 提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的措施, 最后讨论如何通过系统集成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3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05
摘要: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负极接地设计在光伏系统的设计中很重要。根据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特点, 从漏电流和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腐蚀等方面, 分析了非晶硅薄膜电池负极接地的主要原因, 着重讨论了非晶硅薄膜电池负极接地的接地点选择、接地方式选择和对逆变器的要求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建议将接地点选择在逆变器的负极位置, 最好采用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或带高频...[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4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08
摘要:针对煤化工企业冷冻站配置制冷设备功率大、台数多、全年运行制冷工况、制冷系统能耗大等问题, 上海阿尔西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通过对煤化工企业调研、检测、分析、评估的基础上, 研发了适合煤化工冷冻站的闭式自然冷却系统。冬季闭式自然冷却系统与天然冷空气换热, 替代压缩制冷的冷水机组运行, 提供低温冷冻水, 用以降低系统能耗, 提高节能效果。应用案例分析...[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4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12
摘要:从电站应急负荷状况、应急电源配置和运行方式入手, 介绍了常规升压站的应急电源配置、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通过分析与比较, 认为风光储电站的应急电源, 除了按照变电站相关技术规范配置事故逆变电源及通信UPS外, 还可以借助大容量储能系统作为全站的事故应急电源。建议将储能系统和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 通过微网运行技术和调控手段, 延长...[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15
摘要:66kV干式电抗器在750kV系统电网中对消纳充电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 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对新疆乌北750kV变电站66kV干式空心电抗器接地扁铁发热现象及时进行了分析, 诊断发热的主要原因是在漏磁范围内存在闭合回路。通过改变连接接地支柱的方式, 打开此闭合回路, 解决了66kV干式空心电抗器接地扁铁发热问题。[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18
摘要:针对突发事件和特殊场合下进行事故抢修和执行保电任务时, 采用传统的敷设过渡电缆的做法, 容易使路面的过渡电缆遭受车辆碾压, 行人踩踏, 造成电缆外损和发生不安全事件, 而将过渡电缆挂在树上, 则影响周围绿化和造成视觉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过渡电缆保护装置, 采用梯形内加槽结构方式, 能够有效地保护过渡电缆。保护装置材料采用抗压好、寿...[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21
摘要:针对主变压器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量的测量试验, 介绍了中频电压法和变频谐振法。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 即都是通过变压器本身的感应, 在高压侧和中压侧获得试验所需的试验电压, 而后在高压侧和中压侧套管的末屏处采样, 以此测量局部放电量。变频谐振法采用变频电源, 将输出电压单相加压至被试变压器, 通过调节频率使补偿电抗器与被试变压器并联谐振...[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5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24
摘要:对于高参数、大容量的燃煤发电机组,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水汽系统中痕量元素的含量, 准确反映出机组内部水汽工况, 对设备的防腐、防垢、防结盐有很好的分析和指导意义。介绍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在日常测定时出现的异常状况, 例如: 空白溶液值偏高和不稳定、样品测试时相对标准偏差大和不稳定、透镜结露和转动部件不灵活等现象...[查看更多] 2015-08-10 11:09:36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34卷/ 第4期 pp.428
摘要:为了降低机组供电煤耗, 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通过对机组启动过程操作方式、主要辅机运行方式、脱硫系统设备的节能增效分析, 提出了整套机组运行优化措施。主要包括一次风机压力控制曲线优化、电除尘运行方式优化、机组启动过程优化、脱硫设备运行方式优化等。经优化后明显降低厂用电率及供电煤耗, 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措施可为运行设备的节能改...[查看更多] |
专家寄语
行业人物
技术交流 |